close

 

傍晚時分,沒有一片橘紅色的夕陽美景落進官田的田地裡,只有一道平行的淡淡金黃色光影置身上方的一片烏雲和底部的一片綠地裡。當我們騎車離開台南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時,一輛老舊的火車在那道光影間緩緩駛過-喀啦喀啦的聲響在地平線那方遠遠傳來,驚動了幾隻田野間純白亮潔的白鷺鷥。

 

看著前行的火車、振翅而飛的白鳥,我又回想了一次水雉優雅的身形、為了台灣生態努力的大哥,還有近三十年前因為高鐵的侵略而開始受到重視的水雉生態園區。

 

1980年,台灣高速鐵路工程局籌備處規劃的路線在草原上穿過了水雉在官田鄉葫蘆埤的重要棲息地,開始引起環保人士的關注;在爭取保育地的同時,面臨棲地的劇烈變動,數量急劇下降的水雉也終於在1989被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終於,歷經了四次環評,環保署在1998年「同意通高速路水雉等保育計畫草案結論的第二完成15頃棲地租用事宜後路段始得」,台南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終於在不久後落成了。

 

整整十五公頃的保育地,從此成了「凌波仙子」的清淨棲息地。

 

踏入園區內,首先吸引我注意的是讓人驚愕的復育數據:從民國八十九年園區內的僅僅五隻成鳥開始,經過十多年的細心照料,成鳥的數量在民國一百零一年已經高達九十一隻-而且僅僅只算了成鳥而已,還不包括正在長大成熟的幼鳥們。

 

暫時不必再為菱角田裡致命的化學農藥憂心,台灣的長尾水雉終於有了舒適的棲息地。跳躍在墨綠色葉片上的細爪、拖曳於後方的尾羽,不只重新建構了以往的美景、也再再踩踏出關於更多人對這片地的在乎之情。

 

水雉鳥的幼鳥,(牠們)那長如蜘蛛細腳的爪,讓這些「葉行者」得以輕柔靈巧的踩踏在菱角田的墨綠色葉片上、孵育一窩約為四顆的茶褐色鳥蛋。分佈於台灣的這種「雉尾水雉」,成鳥曲線型的身體尾端昂揚著一條黑亮的尾羽、幼鳥則覆了一層毛絨如布娃娃般可愛的褐色羽毛。公水雉孵育、照護這些俏皮幼鳥的景象,我們從園區內觀鳥亭一格一格的觀景洞中都看的驚呼不停。

 

水雉爸爸張開雙翅、將自己的孩子們收進懷中擋雨的景象,讓我感動;但在這人數不多的園區內,真正讓我感到溫馨、而且感到希望無窮的是那些關心的人們。

 

坐在深褐色的木造觀鳥亭中,後方灰暗的天氣轟隆轟隆的響、裡頭熱心的人情和整片菱角田上的水雉一起躍動不停。

 

有一對穿著深紅色Polo衫的夫婦,熱情的向大家解說關於水雉的一切、同時還忙碌的照顧兩個好奇心無限爆發的一雙兒女。理了一個舒爽平頭的男孩不斷以稚氣的話語向我們解說望遠鏡裡的景物、留了一頭及肩長髮的女孩則一會兒看看水雉、一會兒低頭動筆,專心的畫出她眼中看見的自然景象。原來這對夫婦是熱心的園區志工、帶了兩個孩子一起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尊重的道理。我看著兩個孩子開心的歡笑、繪畫,心裡只能不斷的想:「台灣的孩子都應該要從小就認識自然、尊重生物,而不是參考書裡堆疊的字句阿。」

 

閉園的前一個小時,我們在後段的觀鳥亭中遇見一位體格微壯的觀察員大哥,耐心的讓我們輪流在望遠鏡中找尋菱角葉上的四顆蛋與呵護孩子的水雉爸爸。聊了整整五十分鐘,話題都圍繞在水雉的危機、農村的老化和政府的無力上:一直到那時,我才真正的發現,關心台灣的獨一無二,光靠少數人士的揮汗如雨真的不行。

 

靜靜的離開生態園區,車子慢慢的騎阿騎,剛好在傍晚時分的淡淡金黃色天空裡,有幾隻白鷺鷥的剪影振翅飛去、有一列鐵皮火車喀啦喀啦的緩慢離去。我們慢慢的騎啊騎,感念台南水雉生態園區裡一人一景。

 

 


 

 

20130804.Sun

熱的夜晚/笑聲/隆田旅社

arrow
arrow

    Vince S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